围绕“粮食荆州,走向全国”的战略目标, 努力促进公安县粮食产业发展

2018-10-3122:14:51来源:子夜探花 评论 1,735

荆州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粮食产业的发展在荆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最大限度地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粮食荆州、走向全国,争取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支持”的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都在抓紧调研,着重探讨粮食生产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公安县作为产粮大县,无论是常年粮食种植面积,还是常年粮食总产量,在全市范围内都位居前列。在“粮食荆州,走向全国”的新形势和大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制定措施,谋求发展,是摆在全县各相关部门尤其是每一个粮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日,我们对目前全县粮食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就粮食部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全县粮食发展服务等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讨。

一、准确把握“粮食荆州,走向全国”的深刻内涵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坚持粮食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粮食问题上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这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方针;二是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这是我们宏观调控的目标”。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一直都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粮食荆州,走向全国”的构想,不仅是国家关注粮食问题的直接体现,也是未来几年全市粮食部门的工作纲要,更是立足“现代农业”、促进荆州粮食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在意义。

1、“粮食荆州,走向全国”是对传统农业观念的扬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缩小,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农业观念认为,要实现农业的突破性发展,就必须尽快调整现有农业结构,一是减少粮食耕种面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二是将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基础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壮大地方财力。但是,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粮食肩负着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历史使命。盲目减少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制度得不到落实,势必会影响到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粮食荆州,走向全国”为解决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一,它对粮食既关乎国计民生,又关系主产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肯定;其二,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粮食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粮食可加工、可增值前景越来越广阔。依托粮食资源优势,做大粮食发展文章,将对壮大地方财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就粮食主产区而言,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一方面依托粮食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展粮食经济发展空间,既能调和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又能有效推进当地农业的良性发展。

2、“粮食荆州,走向全国”对粮食部门服务“现代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等因素制约,很多地区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于求,造成农产品价格跌易涨难、农民增产易增收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农民生产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课题, “十一五”规划中也强调了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就粮食部门而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随着粮食生产方式、粮食流通和加工形式的改变,其服务“三农”、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工作职能和方式也在随之改变。一是要稳定种植面积,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抗御风险能力,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二是要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三是要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和运销,实现粮食产业经济的最大化和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五个转变”上,即:粮食种植由数量、增产向优质、增效转变;市场需求由原粮向粮食产品转变;生产供给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安全保障由粮食安全向食品安全转变;农民增收由单一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

3、“粮食荆州,走向全国” 的必由之路是大粮食、大市场和大流通。

要完成“粮食荆州,走向全国”的战略任务,必须完善粮食市场的“大流通”,搞好粮食的“大加工”,发展粮食的“大产业”。一是引入“大市场”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引导生产要素向粮食生产领域的合理流动。同时,加大粮食市场价格监控力度,提升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二是突出“大粮食”概念。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增产增效技术,增强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增加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品质结构,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粮食产业带,积极抢占市场,壮大地方经济实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宽松型的粮食发展新路子。三是注重“大产业”观念。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以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推进粮食加工转化和过腹转化,构建新型的粮食生产、加工、消费和经营体系,不断提高粮食产业的整体效益。

二、公安县粮食生产现状和全县粮食部门在促进粮食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从调研情况看,公安县粮食生产发展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全县粮食资源有“优势”。公安县俗称“鱼米之乡”,粮食生产主导产品是水稻、小麦和油菜籽。全县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水田63万亩。全县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55万亩,常年粮食总产5.5亿公斤,油料总产8800万公斤。近年来,全县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优质稻联片种植已初具规模。积极培植公安粮食产业链条,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

2、全县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有“基础”。2005年至2008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分别为100.8万亩、103.3万亩、109.8万亩、115.0万亩,平均为107.4万亩;总产分别为44.9万吨、50.6万吨、53.5万吨、55.3万吨,平均为51.1万吨。和粮食种植历史较高年份1997年相比,种植面积平均减少33.4万亩,总产平均减少12.4万吨。主要原因在于种粮比较效益不高,很多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农民投入到田间的时间和精力也比以前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劳力不足,给全县粮食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全县各相关部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3、全县粮食加工增值有“潜力”。全县现有各种所有制形式粮食加工企业112家,日大米加工能力3200吨左右。按照粮食部门多年的购销经验,简单的粮食收购、销售,毛利率只有6.7%,而经过粮食收购、加工、销售,毛利率可达9%以上,也就是说,粮食加工必然增值。从当前的状况来看,乡镇小米厂林立,加工设备、技术含量不够,互相争原料、抢市场,既浪费了粮食资源,又没有形成整体利益。如果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加工企业为基础,以民营、私营粮食加工企业为网络,组建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共同构成的粮食加工企业集团,力争年粮油加工能力达30万吨以上,同时,积极引进粮食精深加工项目,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就可将公安粮食由买方市场逐步变为卖方市场,实现由“产粮大县”向“产米强县”的战略性跨越。

4、拓展粮食流通渠道有“空间”。粮食流通的顺畅关系到农民能否实现增产增收。从当前状况看,公安搞活粮食流通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地理位置特殊,交通条件便利。公安县素有“湘鄂门户”之称,便长江“黄金水道”,倚 207 国道,连荆州长江大桥,近沙市空港。是“两湖平原”经济走廊的枢纽,是鄂南湘北重要的战略跳板。二是与全国粮食主销区保持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的粮食销售网络已基本形成。如果进一步改进现有的运输方式,使粮食流通速度得到快速提升,进一步完善粮农和消费者与运销业主获得农产品供求与价格的市场信息渠道,进一步规范流通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就能做到“物畅其流”,有效保护农民利益。

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的生产环节在农业,粮食的流通基础在农村,粮食的收购对象是农民,粮食工作与“三农”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粮食部门承载着为发展服务、促农业增效、让粮农受益的重任。从全县粮食工作实际来看,在促进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上,全县粮食部门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作用:

1、具备点多面广的购销服务网络。全县粮食企业经过多年的投入建设,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粮食流通购销网点。全县现有10家国有粮食购销公司48个站点,共有仓库213栋,总仓容204560吨。粮食购销网络体系较为完备,且具有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农户等特点。

2、具备素质较高的干部职工队伍。全县粮食部门经过近10年的两轮改革,职工总人数由改革前的7134人精简为150人。全县贯彻“稳定、精干、优化、约束”八字方针,狠抓粮食经营人员管理,选拔和保留了一批业务精干、敬业爱岗的粮食仓储队伍,确保了粮食经营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具备切实可行的服务“三农”方式。一是积极开展稻谷品质测报工作。常年开展稻谷品质测报,向广大农民提供全面准确的粮食种植信息,引导全县粮食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二是在粮食种植期间,组织专班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粮食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向农民提供订单、种子、农资、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在粮食收购期间,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合理安排收购网点,改进收购服务方式,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四是完善和发展全县粮食产业链条,通过开展粮食订单经营和引进粮食精深加工项目,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与粮农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使粮食流通与粮食生产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4、具备执行惠农政策的有效载体。一是全县粮食部门作为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唯一指定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托市收购,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二是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县粮食执法大队可以依法行使监管职能,严厉打击粮食收购中压级压价、拖欠农民售粮款、坑农害农、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营造稳定、公平、开放、顺畅的市场环境,促进粮食市场有序竞争,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可以积极配合全县各相关部门,做好系列惠农工作。配合县财政部门严格执行“三补一取消”政策不走样;配合县土管部门严格耕种土地保护政策,从严控制耕地占用,加大修复、再造良田的力度;配合县农资部门积极探索稳定农业生产资源价格的方式,有效降低农民种粮成本等。

5、具备确保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全县现有中央专储粮6010万公斤,地储粮500万公斤。2006年底,县孟家溪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又取得中央专储粮代储资格。在积极争取中央专储粮和地方储备粮规模的基础上,全县粮食部门有能力充当粮食储备的“蓄水池”,确保粮食供需平衡;有能力充当粮食市场的“调节器”,防止出现粮食市场的异常波动,有能力实现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目前,县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已成为国家百家挂牌质检单位,将对促进全县原粮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对准确定位、把握机遇,切实发展公安粮食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粮食荆州,走向全国”的战略目标,各地粮食生产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认为,切实发展粮食生产,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作出贡献,关键在于依托惠农政策,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科技含量,促进粮食生产;立足品牌创建,扩大市场份额;切实转换机制,壮大加工产业。

(一)以稳定粮源和调优品种为落脚点,做好“服务促农”文章。

1、立足“政策”服务,稳定粮食耕种面积。县政府要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面积稳定;落实好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对粮食增产和优化结构的带动效应;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等农资市场监管,降低粮食种植成本;从改善农田水利、生产交通条件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推进农田基础设施改造。特别是对全县优质稻联片种植产区,加大公路、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靠政策倾斜来促进优质稻的生产;要在贷款贴息等方面单独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参照外省的做法和经验,从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中单独设立粮食产业化扶持发展资金,促使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

2、立足“科技”服务,稳步提高粮食单产。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作为主体,把农民技术培训作为重点,建立与农业生产绩效结合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高标准粮田,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开展主推品种、主导技术和主体培训,加快重大增产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完善灾害应急预案,抓好病虫害防控措施落实,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3、立足“信息”服务,调优粮食种植品种。全县粮食部门要与广大农民结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加强市场调研,掌握消费需求,根据市场反馈信息组织生产。将粮食收购的品种、质量、价格,直接与销售市场相衔接,反应出粮食销售市场对农民种植粮食品种的取舍,引导和指导农民进行粮食生产,推广优质粮食品种,赢得广阔的市场,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粮食部门的桥梁作用,促进、提高农民的市场经营意识。在调优粮食种植品种上,要以早稻为突破口,加大早稻优质品种联片种植力度,彻底改变全县早稻多为普通稻的现状,力争在2-3年内实现优质稻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95%以上的目标,将“优质稻”变成公安粮食的代名词。

(二)以品牌创建和占领市场为支撑点,做好“品牌惠农”文章。

1、依托优质高产,打造公安粮食品牌。粮食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优质、高效、畅销至关重要。全县粮食部门要尊重农民意愿和引导农民主动种植优质粮油品种,与农业、农技、种籽等部门配合,实行统一供种、供肥和技术指导,力求规模成片,打造优质粮油产业带,以质优创建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以畅销提高效益。

2、依托销售网络,提升公安粮食品牌。发挥加工、购销企业各自的优势,互惠互利,互为补充;引导工商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积极加入荆州粮食物流圈;积极组织公安粮食品种参加各种展销、展示、研讨和推介会等活动,进一步拓展粮食销售渠道,构建市场信息平台,构建产品推介平台,提高我县粮油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3、依托资源整合,做大公安粮食品牌。丰富的稻谷产量、充裕的加工能力,这些都是做强粮食产业的良好基础。要变目前一盘散沙式的无序竞争为利益共享的差异化竞争,成立全县粮食加工企业集团,整合全县的加工能力,整合全县现有的“天绿源”、“芦花荡”等粮食品牌,分工协作、合力做大公安粮食品牌。

(三)以更新机制和壮大产业为关键点,做好“产业兴农”文章。

1、把实施订单农业作为推进全县粮食产业化的手段。实践证明,粮食“订单”在连结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的产业链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施“订单农业”既是与市场接轨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改善品种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在双方充分协商认可的前提下,与粮农签订严格意义上的订单购销合同,通过法律和诚信双重约束,切实提高订单履约率,充分发挥好订单的利益联结作用、市场导向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加工者、消费者多赢局面。

2、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全县粮食产业化的载体。全县粮食企业一方面要加大产权改革力度,创新经营机制。积极探索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经营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办法。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本,开展粮油精深加工项目,整合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带动力增强,使每个龙头企业能带动一大批订单农户增产致富,从而真正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见效益的产、购、销一体化格局,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化经营服好务。

3、把创新机制方式作为扶持全县粮食产业化的前提。机制新,活力来。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采取收益分红分利、加工二次返利等多种方式,把参与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各方紧密地联结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建立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建立健全全县粮食产业化风险保证金制度,有效防范生产、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化健康发展,粮农稳定增收。

继续阅读
等你飞上枝头我就离开 刘志强

等你飞上枝头我就离开

我要挂念你 随时随地 不是因了你天使般的容颜 而是你曾偶尔与我的对视 一瞬间看透了彼此的心 不是因了你我分离前的快乐 而是你目光 对我背影的流连 我想亲近你 无时不刻 不是因了你童真般的性情 而是你曾...
推进“一村一品”积极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刘志强

推进“一村一品”积极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2017年来,公安县粮食局以粮食订单种植为抓手,积极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在调整种植结构、推进“一村一品”、做好稻米文章、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10月下旬,我同县粮食局优质粮食工程办...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